第(3/3)页 自从上了大学后,培训班的事情,一直是交给李冬青打理,说实在的,如今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,其实已经跟李燕歌没什么关系了,全都是靠李冬青的个人的努力。 别看李冬青嘴上说不要股份,每年拿的工资和奖金也够多了,但等到公司正规化以后,未来国内在青少年音乐培训教育的市场,可是非常巨大的。 一步步稳扎稳打,再过个十几二十年,不敢说做到新东方那个级别,但最起码上亿资产的规模肯定是有的了,毕竟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,想不起飞都难。 这种情况下,李冬青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,他虽然只是个连续几年的高考落榜生,但能短短一年内发展成如此规模,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。 与其日后在股份上扯皮,还不如现在就早早的定下来。 “百分之三十太多了,我就要百分之十,再多我也不要。” 看李燕歌坚持,李冬青最终还是点头答应,不过他只要百分之十,因为培训班从草创,到现在大部分的资金都是来自李燕歌。 听到这话,李燕歌想了一下,说道:“行,那就百分之十,等年后,我会安排人在广州登记注册公司,到时候会有人来找你签订股份合约,之后我会往公司注资五万,用以开第二家培训班。” “开第二家?”李冬青一愣。 “蓉城这么大,你不会以为一家培训班就够了吧?现在才多少学生啊?几百个人而已,这蓉城的市场潜力还很大,而且你之前不是说已经有类似的培训班出现了吗?我们的培训班想要保持领先,就得多多的发展学生,提高知名度。” 李冬青不像李燕歌有后世的经验,所以在李冬青看来,现在培训班已经很不错了,慢慢发展,迟早会更好的。 可李燕歌不一样,他考虑的还是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。 虽然李燕歌没做过生意,但上辈子私底下也弄过类似的私人辅导班,很清楚打响名气过后,多的是人求着上门交学费上课的。 既然已经决定成立公司,那么就得往大了去发展。 这以后除了乐器、声乐,未来也能培训英语、数学,多元化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扩大公司。 …… 第(3/3)页